股份合作綁定利益關系
新西蘭的奶牛養殖場和乳品加工企業之間具有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全球最大的乳品加工企業恒天然集團,是新西蘭1萬多個奶牛養殖場主共同擁有的股份合作制乳品加工企業,年出口額占新西蘭貿易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以恒天然集團為典型的股份合作乳品生產模式,在新西蘭乳品加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深受牧場主歡迎。
因為擁有加工企業的所有權,牧場主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收益得到保障。奶農依據合同向企業供奶,企業根據國際市場行情,以盡可能高的價格向奶農支付奶款,企業加工增值所獲取的利潤定期給奶農分紅。這種利益分配格局,使得所有奶農都特別注重產品質量,并關注和支持加工企業發展。
新西蘭的牧場絕大多數是家庭式經營,以此建立起由牧場主、草地所有者、乳制品加工商、銷售組織等共同參與管理和分配的合作體系,各方有明確的責任、義務與權利。同時,多年來新西蘭政府通過政策指導,提供信息和服務,形成比較有效的管理運作機制。
新西蘭的乳業高度縱向一體化,最低一級是農場主,上面一級是奶農合作社,最上面一級是乳業委員會。農場主擁有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又擁有乳業委員會股份。農場主把生產出來的牛奶賣給合作社,合作社又把奶賣給乳業委員會,乳業委員會通過全球營銷網絡把這些乳制品銷往海外。加工企業一旦從乳業委員會得到銷售收入,就按照奶農向公司提供的牛奶固形物的多少把錢支付給奶農。這種付款制度鼓勵奶農增加牛奶產量。
多管齊下確保乳品質量
嚴格的管理與先進的檢測手段相結合,也為乳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新西蘭食品安全局負責監管新西蘭11600個牧場、172家乳品生產商、226家乳品運輸和儲存商、164家乳品出口商、46個乳品實驗室和252個乳品風險管理評估機構,實行從農場到餐桌的一條龍管理。食品安全局制定質量安全管理的規章和標準,對奶牛場實行風險管理制度,具體的評估和檢測工作委托有認證資格的獨立第三方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和風險評估機構承擔。
同時,新西蘭奶業的穩定發展還得益于成熟的科技研發和推廣體系。最主要的行業組織是完全獨立的新西蘭奶農協會,由牧場主出資、授權一個管理委員會管理,同一些大學和咨詢機構開展合作研究,致力于提升奶牛場的生產效率、可持續性和競爭力。
奶農協會對每一位農場主股東負責,進行經營改進、產品和設施開發、對政府和相關利益主體施加影響、防范乳品行業威脅等工作。新西蘭還有一大批受政府資助的奶業研究機構和培訓機構,為行業提供創新研究和生產技能培訓。
此外,新西蘭家畜改良公司還擁有該國唯一的“國家奶牛信息數據庫”,記錄著1984年以來3000多萬頭奶牛的信息?,F在,新西蘭幾乎所有奶牛在這個數據庫里都有完整而詳細的記錄,相當于給每頭牛上了個“戶口”。
治理整頓奶粉銷售市場
新西蘭由于人口少,在其國內銷售的奶粉品牌并不太多,超市里不外乎可瑞康、惠氏、亨氏等嬰兒配方奶粉,電視等媒體上也很少看到嬰兒奶粉廣告。每個品牌有各自的消費群,超市里偶爾能看到某個嬰兒配方奶粉進行優惠促銷,但總體來說相互競爭并不大。奶粉生產商將產品送到超市銷售,超市按一定比例獲得應得的利潤。
與別的國家不同,新西蘭的乳制品和奶粉主要出口到海外。新西蘭有專門的奶粉加工廠從事奶粉代加工業務,一些奶粉出口商向政府相關部門注冊申請一個品牌,獲得批準后,委托奶粉加工廠生產這一品牌的嬰兒配方奶粉,配方多數是向奶粉加工廠或研發機構購買。這些奶粉的配方和質量均受到政府食品安全局的監管,須符合新西蘭的食品表標準。
由于新西蘭一些華人和留學生從事奶粉代購,到當地超市購買嬰兒配方奶粉后郵寄到國內賺取差價,使當地超市的嬰兒奶粉經常被搶購一空,引起當地消費者不滿。
新西蘭政府自2012年9月起整頓奶粉代購市場,禁止個人郵寄奶粉到海外,華人到超市搶購嬰兒奶粉的現象大為減少。目前大型連鎖超市基本都對嬰兒配方奶粉實行限購,規定每名顧客1天最多購買2罐或3罐。
據筆者觀察,新西蘭國內總人口不到450萬,國內市場需求并不大,供應也比較穩定,對奶粉實行限購是因為代購影響到新西蘭國內的正常供應鏈,與饑餓營銷手段并沒有直接聯系。
新西蘭乳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超過93%的原料奶被加工成干乳制品用于出口。出口產品以奶粉、黃油和奶酪為主,出口對象主要包括美國、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歐盟等。憑借質量上乘、安全可靠的競爭優勢,新西蘭乳制品享譽世界。
新西蘭除了得天獨厚的草地資源為奶業生產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外,奶農和乳品企業間密切的利益鏈、合理的產業鏈結構以及嚴格的質量安全管理,都為新西蘭的奶業健康、品牌樹立奠定了良好基礎。